8月15日,北汽藍谷發布的半年報呈現出一幅矛盾圖景:營收同比激增154.38%至95.17億元,汽車銷量大漲139.73%至67152輛,但凈利潤仍深陷23.08億元虧損。盡管虧損額較去年同期收窄2.63億元,這抹亮色難掩殘酷現實——自2021年至2024年,北汽藍谷累計虧損已超230億元。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北汽藍谷的“雙品牌戰略”初顯成效:定位高端的與中高端的極狐成為增長雙引擎。極狐品牌銷量同比暴漲超198%至53183輛;享界S9增程版更在6月以超4000輛的交付量,登頂30萬以上新能源轎車銷量榜首。

業績冰火兩重天,銷量狂飆難掩盈利困境
半年報核心數據勾勒出北汽藍谷的AB面:營收95.1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54.38%;整車收入86.34億元,同比飆升206.66%。第二季度表現更為亮眼,單季營收57.4億元,同比上升156.8%。
銷量數據同樣耀眼。公司上半年實現汽車銷售67152輛,同比猛增139.73%。其中極狐品牌貢獻突出,阿爾法T5/S5等車型推動銷量達53183臺,同比增長198.06%。
然而市場期待的規模效應并未如期而至。歸母凈利潤仍為-23.08億元,相當于每天虧損約1280萬元。公司流動比率低至0.78,資產負債率高達80.26%,短期償債能力持續承壓。
北汽藍谷上半年核心財務數據 圖片來源:北汽藍谷財報
在銷量方面,北汽藍谷似乎正在走出低谷。數據顯示,北汽藍谷上半年銷量67152輛,同比增長139.73%,其中極狐銷量為53183輛,同比增長198.06%。然而,銷量激增并沒有給北汽藍谷帶來好的利潤表現,原因是規模化生產仍然不足,其半年銷量不足比亞迪的五分之一,低銷量導致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薄弱,電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北汽藍谷在研發和渠道建設方面投入巨大。2020-2024年研發費用從9.73億元攀升至17.6億元。2025年上半年,北汽藍谷研發費用為10.70億元,同期為6.57億元,同比增長62.94%。

公司一直在積極擴張銷售渠道,2024年極狐品牌累計運營門店320家,享界品牌至2024年末門店總數增至567家,2025年極狐品牌計劃凈增80家門店。
上述投入短期內難以完全轉化為盈利,且銷量增長尚未達到能充分分攤成本的規模,導致利潤空間被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