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二十八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盛大開幕。與往屆相比,此次車展的一個明顯特征是傳統豪華品牌陣營的“存在感”正在下降。無論是主動“低調”,還是干脆缺席,許多曾經在舞臺中央的豪華品牌如今似乎都選擇了收縮姿態。隨著新能源趨勢對汽車市場格局的深度重塑以及自主品牌不斷探索豪華邊界,傳統豪華品牌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找準定位、實現轉型,也因此成為行業內外高度關注的焦點。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品牌卻并沒有隨波逐流選擇“低調”,反而以強勁的產品動作來彰顯品牌信心。車展期間,總裁版正式上市,廠商建議零售價為39.88萬元。同時,林肯航海家啟航版也開啟預售,搶先預訂價25.88萬元。在發布會后的溝通會上,林肯中國總裁賈鳴鏑博士明確指出,“林肯中國要調整,但該穩住的東西是要穩住的。”這句“穩住”的背后,蘊含的是林肯對當下復雜市場環境的理解與應對邏輯。
“穩”并不意味著停滯不前,而是不盲目跟風、不冒進求快,更是基于品牌基因與市場現實,推進理性轉型。在新能源的浪潮裹挾下,許多傳統豪華品牌選擇快速電動化,以求在話題和銷量上維持存在感。然而,這種策略往往會帶來產品同質化風險,甚至讓品牌基因被稀釋。林肯顯然不愿被裹挾,而是希望通過堅守與創新之間的平衡,建立更持久的競爭力。
事實上,林肯的戰略調整早有動作。自今年2月開始,林肯正式宣布在中國啟動“星火燎原”計劃,全面采用輕量化的渠道運營模式。其“輕量化”并非意味著在服務層面縮水,而是以更靈活的設施、更輕量的投資和更精簡的人員的優化方向,來加強輕量化網絡的覆蓋。在此基礎上,林肯還通過“林肯之道PRO”服務升級,為用戶帶來9大專項管家式服務和5大感官豪華體驗,試圖在渠道輕量化的同時強化用戶的豪華感知。

與一些品牌一味擴張或收縮不同,林肯在渠道上的動作更像是一種“精準替換”。目前林肯在中國擁有100家經銷商,其中75%至80%處于正常運營狀態,約20%因市場原因或集團戰略調整而經營欠佳,需要進行更替。據賈鳴鏑介紹,7月底林肯已收到36家經銷商申請,8月申請數超過40家,目前已批準16家,8家已建成開業,預計9月開業3家,10月將有16家建成開業,計劃年底發展30家左右輕量化門店。
在賈鳴鏑看來,“穩”是林肯品牌各業務板塊的主基調,無論是經銷商網絡優化,還是主機廠的戰略制定,均圍繞“穩”展開。而林肯的營銷舉措包括輕量化戰略等,也是為了整個網絡能夠穩住,穩住內部員工的狀態,能夠有定力的把心態穩住,所以穩是林肯在各個方面業務的主基調,現在不做過于激進冒險的事情,只做穩的事情。所以這30家開業后,林肯希望網絡內良好運營的經銷商的比例能夠超過80-90%,然后,現存的75家到80家的運營良好的經銷商也會進行輕量化改造,預計今年年底能夠完成50%以上的輕量化展廳改造來降低運營成本。
也正因為如此,林肯這種策略打破了傳統渠道變革中“要么擴張、要么收縮”的二元思維。并且通過精準替換與升級改造,讓渠道真正進入可控與可持續的狀態。對于一個豪華品牌而言,渠道不僅是銷售網絡,更是品牌體驗的延伸,盲目擴張帶來的虧損會直接傷害品牌口碑,而徹底收縮則可能削弱用戶觸點。林肯的“穩”恰恰能夠在保障服務質量和品牌調性的同時精準控制成本。
在過往的市場認知中,林肯的豪華定位始終穩固,其品牌形象往往與美式高端出行體驗深度綁定,尤其是車身尺寸帶來的寬敞空間,更是成為林肯傳遞“豪華感”的重要標簽。無論是車內駕乘空間的舒展度,還是對大尺寸車型的專注,都讓林肯在豪華領域形成了獨特的市場認知。

然而,隨著汽車市場變革加速與消費趨勢轉變,這一局面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幾年,中國品牌在打造豪華車型時,起初更多聚焦于用材升級與智能化配置的堆砌,以此構建差異化的豪華認知;但從今年的市場趨勢來看,中國自主品牌開始在空間維度持續發力,大尺寸車型不斷增多,大六座、大七座逐漸成為中國品牌豪華車型的核心宣傳點之一。這種轉變,使得曾經由林肯主導的“空間豪華”認知邊界被不斷突破。對于林肯來說,如何維持自身的豪華特質也成為了其當前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
對此,賈鳴鏑坦言,林肯早在約一年前就已識別到這一風險,這也是此次啟動調整的原因。此前,林肯一直在強調其產品“空間大、舒適、靜音、馬力大”。但在新能源時代,同時滿足這四點已不再是高門檻的“豪華專屬”。基于此,林肯清晰地意識到:未來這四點將不再是品牌的“突出優勢”,卻是不可動搖的“生存基礎”。也就說,“沒有它肯定不是林肯,但是光靠它一定不是特別的林肯”。
也正因如此,賈鳴鏑表示,林肯當前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全路況豪華”,即“有路的地方都能去”。這一定位并非單純的概念創新,而是基于品牌基因與產品能力的精準提煉。而支撐這一競爭力的關鍵,是林肯傳承自福特集團的、在全球范圍內具備高認可度的產品能力。在他看來,美國地域廣闊,路況復雜多樣,從城市擁堵路段到郊外非鋪裝路面,對車輛的適應性、耐久性與通過性都提出了極高要求;而林肯的車型研發長期以美國市場為重要基礎,能在這樣復雜路況下經過驗證、穩定行駛的產品,其耐久性與通過性自然具備跨地域適配能力,在其他國家的各類路況中行駛也能保持可靠表現,這正是“全路況豪華”的底層支撐。
在此基礎上,林肯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傳統優勢,確保車輛在具備強通過性的同時,依然保持“最舒服、最安靜、最豪華”的體驗。這既守住了品牌的豪華根基,又通過“全路況”的差異化定位,與聚焦城市出行的豪華車型形成區隔。
因此,林肯品牌當前新的產品打磨方向和品牌營銷策略,核心是讓用戶清晰認知到其突出的產品力,這種能力并非停留在“配置參數”層面,而是體現在車輛的動態表現與長期可靠性中,比如底盤調校帶來的行駛穩定性、車身整體剛性賦予的操控安全性、復雜路況下的通過性等。
更關鍵的是,這些產品能力并非短期可以復制。例如,底盤調校需要長期的路況數據積累與無數次的動態測試;車身剛性的優化依賴對材料、結構的深度研發;通過性的提升則需要對四驅系統、懸掛結構的持續迭代。這些都不是用5年、10年時間就能快速建立的,而是林肯作為百年豪華品牌,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通過無數車型的研發、無數用戶的反饋、無數路況的驗證,逐步沉淀下來的技術資產與品牌財富。
對于林肯而言,無論是渠道端的“星火燎原”計劃,還是產品層面對“全路況豪華”的強調,本質上都是在“穩”的主基調下,為品牌尋找新能源時代的立足之本。
從行業視角來看,林肯的選擇也為面臨轉型壓力的傳統豪華品牌提供了一種參考:在市場格局重塑的階段,真正的競爭力并非來自對熱點的追逐,而是對自身核心價值的清晰認知與堅持,以及將這種價值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產品體驗的能力。盡管林肯能否奪回豪華市場領先地位仍需時間驗證,但至少目前,其已經在傳統豪華品牌的轉型浪潮中,展現出了獨特的韌性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