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魔視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聯席保薦人為國泰君安國際和國信證券(香港)。
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憑借全棧自研算法與“Motovis智駕大模型”,將其產品布局于乘用車和商用車的行車、泊車、主動安全等核心場景。截至2025年上半年,魔視智能的解決方案已累計交付330萬套以上,獲選用于92款車型。
然而,高歌猛進的出貨量背后,卻是魔視智能難以掩飾的財務隱憂。
三大業務,330萬套交付量
自2015年成立,迄今魔視智能在智能駕駛領域已耕耘近十年,其業務布局覆蓋乘用車和商用車的行車、泊車、主動安全三大核心場景。截至2025年上半年,魔視智能的解決方案累計交付量突破330萬套,這一數字背后折射出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實際地位。
從業務結構來看,魔視智能已形成三大產品線并行發展的格局。

圖片來源:魔視智能招股書
其中Magic Drive行車解決方案,由高性能智能前視一體機及行泊一體域控制器系列組成,主要面向L0至L2+級輔助駕駛場景,已廣泛應用于多款熱銷車型。該解決方案也是魔視智能的“現金牛”業務,占其總營收的比例長期超過60%。
2022-2024年,魔視智能Magic Drive解決方案分別實現營收7106萬元、6982萬元和2.2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0.3%、47.6%和63.6%。
2025年上半年,Magic Drive營收進一步達1.17億元,同比大增81%,占總營收比例高達62.1%,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其后,Magic Drive的毛利率也在穩步上升,從2022年的46.4%,提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62.1%。
Magic Parking自動泊車解決方案,顧名思義主要聚焦泊車輔助功能,包括自動泊車輔助(APA)、記憶泊車(HPA)以及自動代客泊車(AVP)等。該業務目前營收占魔視智能總營收的比例雖然不足30%,但過去幾年份額一直在持續提升,已經從2022年的10%攀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7.3%,對應營收規模則從2022年的1194萬元,提升到了2024年的8614萬元。
今年上半年,Magic Parking營收達5147萬元,相較于2024年同期的2016萬元,大增155%。盡管如此,目前Magic Parking的毛利率仍不足40%。
Magic Safety主動安全解決方案,則主要是針對商用車場景,提供從主動安全到跨域融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與其他兩大業務發展態勢截然相反,魔視智能該板塊營收規模正逐年縮小,至今年上半年不足50萬元,毛利率僅1.1%,幾乎無法貢獻利潤。而在2023年,Magic Safety整體營收曾接近700萬元,毛利率也達到了34.5%。
客戶層面,目前魔視智能已與奇瑞、廣汽、上汽等主流乘用車企建立穩定合作,同時在商用車領域拿下陜重汽、宇通客車、開沃汽車等重要客戶。值得關注的是,魔視智能也是中國首批為國內主機廠全球車型實現量產的第三方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業務觸角延伸至美洲、歐洲、東南亞、中東及大洋洲等海外市場。
其后,魔視智能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正逐年增加。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魔視智能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4200萬元、4590萬元、1.87億元和1.24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依次為35.6%、31.3%、52.3%及65.9%。
值得注意的是,魔視智能的前五大客戶中,有四家同時也是其供應商,前五大供應商同時也是其客戶,這種交叉依賴關系雖然表面上看增強了業務粘性,但實際上增加了經營風險——一旦在價格或結算條款上出現分歧,可能同時沖擊收入端和供貨端。
根據灼識咨詢數據,按2024年L0至L2+級解決方案收入計算,魔視智能在擁有自研AI算法的國內第三方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三,在國內所有第三方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約為0.4%。這一排名,既肯定了魔視智能的市場地位,也揭示了其面臨的挑戰——在巨頭環伺的智能駕駛賽道,魔視智能仍屬于第二梯隊。
3年虧損超6.6億元,盈利難題仍待解決
縱觀魔視智能的財務表現,呈現出典型的科技創業公司特征:營收高速增長與持續巨額虧損并存。

圖片來源:魔視智能招股書
2022-2024年,魔視智能總收入從1.18億元增至3.57億元,三年增長兩倍有余,復合年增長率達到74%。今年上半年,魔視智能實現收入1.89億元,同比大增76.4%。這種增長態勢無疑令人印象深刻,但深挖其財務細節后,故事同樣復雜。
虧損持續擴大,是魔視智能面臨的最現實問題。2022-2024年,魔視智能分別錄得凈虧損2.00億元、2.28億元和2.3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6.6億元。2025年上半年,魔視智能繼續虧損1.12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額已超過7.7億元。
盡管魔視智能的凈虧損率從2022年的170.1%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59.2%,顯示經營效率有所改善,但絕對虧損額仍在擴大。
與此同時,魔視智能的毛利率也在持續波動。2022-2024年,魔視智能毛利率分別為25.6%、13.7%、14.2%,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20.1%。這種波動不僅反映了智能駕駛行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也揭示了魔視智能盈利能力的薄弱性。特別是在Magic Safety主動安全業務領域,1.1%的毛利率實質上意味著“賠本賺吆喝”。
其后,研發投入的巨大消耗是導致魔視智能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2024年,魔視智能研發開支分別為1.28億元、1.43億元和1.60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08.4%、97.7%和44.9%。2025年上半年,魔視智能繼續保持0.84億元的高研發投入。
事實上,在智能駕駛領域,如此高的研發投入比例并不罕見。但問題在于,這些投入能否最終轉化為未來的競爭優勢和盈利保障,目前來看普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更為嚴峻的是魔視智能的現金流狀況。2022-2025年上半年,魔視智能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截至2025年6月末,魔視智能流動負債凈額已高達10.44億元。這種財務狀況下,上市融資幾乎成為維持運營的必然選擇。
根據招股書,魔視智能此次IPO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繼續加強研發能力、擴大、技術升級及提升交付能力。這些投入方向固然合理,但更重要的是,魔視智能急需向市場證明其具備將技術優勢轉化為財務健康的能力。另外,在Magic Drive單一高毛利產品線之外,培育更多盈利支柱亦是當務之急。
從行業背景看,中國智能駕駛市場確實具備增長潛力。灼識咨詢預計,中國L0—L2+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在2029年達到2281億元,2024-2029年復合增速20.1%。
然而,這一市場的競爭格局仍顯分散,2024年前十家廠商合計份額僅15.2%,意味著行業洗牌才剛剛開始。
魔視智能在招股書中也表示,與行業巨頭相比,公司在品牌知名度、資源與客戶群等方面處于相對劣勢。這種坦誠既反映了魔視智能管理層的清醒認識,也恰恰凸顯了其面臨的挑戰——在資本密集、技術快速迭代的智能駕駛賽道,第二梯隊的玩家如何避免被淘汰的命運?這不僅是魔視智能的難題,也是國內智能駕駛創業群體的普遍困境:技術獲得認可,產品實現量產,但卻難以實現財務健康。
從這一點而言,魔視智能的港交所闖關不僅僅是一次融資行為,是其一家公司的生存之戰,也是整個智能駕駛創業群體的風向標。
接下來,港股市場能否為這家高增長與高虧損并存的科技公司注入生機,答案將取決于魔視智能能否向投資者證明:在亮眼的交付數據之外,它能夠找到通往盈利的可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