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羅湖區寶能汽車展廳里,兩輛威馬汽車與寶能旗下的悠寶利A3車型靜靜陳列在一起,它們的車標尚未更換,但命運其實已然被改寫了。
當工作人員隨口說出“威馬已被寶能收購”時,這場被稱為“弱弱聯合”的重組,瞬間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史上最魔幻的一幕,一個破產邊緣的品牌,被另一個同樣深陷債務危機的企業“拯救”。
一件這么不合理的事情,也就這么順其自然的發生了,確實也挺令人匪夷所思的,這不是一場資本市場的強強聯手,而更像是一場“病友互助”。
表面互幫互助 其實是難自救
威馬,是曾與“蔚小理”齊名的造車新勢力,但如今負債累累、工廠停擺、連“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都難以做到,2023年10月正式申請破產重整。
寶能,也曾是豪擲千億造車的房地產跨界巨頭,如今深陷流動性危機之中,從觀致到長安PSA,寶能其實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嘗試已不止一次,而值得一提的是,寶能與眾泰的“緋聞”也傳出來許久了,但至今依舊沒有落地。
毫無疑問的是,寶能仍試圖在新能源汽車的淘汰賽里,擠出一條生路,這次希望借的是威馬的勢,想要憑借威馬的造車業務殺出重圍。

而威馬“復活”在近幾年也并非個例。
知豆汽車在破產五年后攜“彩虹”新車重返市場;極越從“浙江極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回歸“浙江楓盛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并新增臺州吉利工業為股東,除此之外,CEO夏一平微博也再度活躍了起來;高合、愛馳等品牌也在尋求戰略輸血,希望求得一絲翻身的機會……
一場新能源淘汰賽中的“復活潮”正向中國汽車市場席卷而來,當行業進入殘酷洗牌階段,這些曾被判“死刑”的品牌紛紛選擇背水一戰,希望在電動化轉型智能化的關鍵時間節點上,打好一場翻身戰。

只是這次的寶能真的是救世主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為寶能實際上自身都難保,又如何還能在“弱弱聯合”之中,再浪費更多的心力去支援,但是威馬也只能抓住這次機會,即使前方是懸崖,也要勇敢邁出去,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寶能的不放棄 有意義嗎?
寶能汽車的造車史,就是一部“屢敗屢戰”的悲壯劇本。觀致、長安PSA這些接連被它收入囊中的品牌最終都只能淪為棄子,每一次出手都聲勢浩大,最終卻只留下幾款銷量慘淡的車型,漸漸淡出市場。

如今,當它再次祭出“悠寶利”這張底牌時,其實市場與用戶早已不再關心它能造出什么車,而是好奇,這家企業究竟還能堅持多久?這樣的堅持還有什么意義嗎?
要知道悠寶利早在2022年就已經在工信部完成申報,原計劃是2023年第一季度上市,但是直到2025年6月才宣布下線,中間的折騰無人知曉,但是可以說寶能一直沒放棄造車,只是其中收效很微弱,也很無奈。
而這次寶能收購威馬這場看似荒誕的交易背后,大概率是寶能看上了威馬殘存的價值,生產資質、歐盟認證和海外渠道,這些恰好填補了寶能的短板。

寶能需要“整合舊資源”的故事維持融資窗口,威馬的工廠和資質成為絕佳道具,但若要真正重啟威馬,資金缺口可能超過百億,這顯然不是寶能可以獨自負擔得起的,并且威馬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找回技術的研發、市場的節奏、用戶的信任……
寶能的“不放棄”,完全不像一場沒有退路的資本豪賭,沒有絲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熱血感,更像是一場失去理智的資本游戲,似乎只要講好故事就行了,如何落地,好像與寶能不曾有過任何關系一樣。
但汽車行業是理智的,也是清醒的,沒有技術沉淀、缺乏產品競爭力的“不放棄”,不過是資本困獸最后的掙扎,威馬,或者說寶能又將依靠著這種“假性”的存活方式想要去獲得什么呢?
寶能 掙扎壞的是市場?
巨額債務是懸在復活車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更能顯現這場“弱弱聯合”的重組背后實際上還隱藏著各自的盤算,畢竟從哪個方面來看這都不能算是一場劃算的買賣。
寶能既無造車成功經驗,又無核心技術儲備,僅憑一腔“賭徒心態”就想盤活威馬這個爛攤子,無異于癡人說夢。寶能汽車的“威馬”造車夢,看起來更像是個幌子。

在新能源市場廝殺到刺刀見紅的當下,連蔚小理都戰戰兢兢,一個連觀致都玩不轉的企業,憑什么能靠賣車翻身?或許,收購威馬根本就不是為了造車,而是為了講一個更大的資本故事。
這樣的行為,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的良性發展來說,無異于飲鴆止渴。當資本熱衷于玩“僵尸車企復活”的金融游戲,而非沉下心來做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時,整個行業就會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說到底,一個健康的市場不需要這么多“復活甲”,而是需要更多敢于直面淘汰的勇氣和尊重市場規律的智慧。

我們并不看好這場毫無邏輯的收購游戲,究其根本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場資本的自救表演,這種“弱弱聯合”的商業算術,暴露的不過是雙方在新能源賽道上的窮途末路,更是汽車市場的資源浪費。
本該被淘汰的落后產能,因資本運作而茍延殘喘;本該流向創新企業的資源,反被這種飲鴆止渴的資本游戲不斷抽血,這樣的行為并不值得效仿,也不允許它對日漸成熟的中國汽車行業有所踐踏。
結語
一個屢戰屢敗的“跨界玩家”,一個高開低走的“悲情英雄”,在汽車產業這個需要長期技術沉淀與資金耐力的賽道上,這樣的失敗者聯盟無論怎樣垂死掙扎,都注定是徒勞的。
市場終將證明,沒有產品力支撐的資本游戲,不過是又一場即將破滅的泡沫,寶能收購威馬,或許還能幫寶能再講幾個資本故事,但絕無可能讓寶能這個“造車夢”起死回生。
這場“弱弱聯合”的荒誕劇目的唯一價值,就是再次驗證了汽車產業的鐵律,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產品競爭力,僅靠資本運作的“造車夢”,終將淪為產業進化史上的一個失敗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