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在成都車展的前夜,奇瑞董事長尹同躍曾在鴻蒙智行的一場發布會上宣布,已經成立獨立運營的智界新能源公司,其還表示,奇瑞集團的所有資源要向智界傾斜,所有品牌要給智界讓道。
而在昨天(9月16日)的又一場鴻蒙智行發布會上,北汽集團張建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北汽與華為的合作全面升級為科技全生態戰略共同體,要為享界打造包括專屬團隊、專項資金等在內的五大專屬生態體系,北汽也要ALL in享界了。 “沒有北汽,也沒有華為,只有享界”, 張建勇如是說。
享界S9T是北汽和華為深度合作后的首款新車,也是鴻蒙智行旗下的首款旅行車,不僅承載著北汽和華為在技術、制造與品牌層面高度協同的希望,更被寄予了打破中國旅行車市場"叫好不叫座"魔咒的期許。享界S9T共推出四個版本,增程版售價30.98萬至34.98萬元,純電版售價32.98萬至36.98萬元。

圖片來源:鴻蒙智行
北汽All in華為生態的戰略決心
本場新車發布會上,張建勇董事長上臺發言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是多次喊出了很有傳播力的"金句","余總出品,必屬精品"、"余總是地表最強產品經理"、"支持享界S9T就是支持余總"、“北汽ALL in享界”等表述,顯然都是很能調動業界情緒的口號,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主動為大家制造傳播上的錨點,方便社交媒體迅速找到話題,形成不錯的品牌傳播效應。

圖片來源:鴻蒙智行
目前來看,效果確實不錯,行業報道這些金句的熱情已經被調動。
北汽董事長的這些公開喊話,凸顯出的不僅是對華為技術及余承東個人的高度認可,其實也很明確的折射出了北汽在新能源轉型中的戰略焦慮與突圍決心。余承東作為華為終端BG董事長,曾帶領華為手機登頂全球,如今又帶著華為在輔助駕駛、智能座艙、電控系統、電池系統等領域的核心技術,賦能汽車行業。而且很重要的是,華為與多家傳統車企的合作,都已經“開出”不錯的市場成果。余承東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鴻蒙智行的累計交付量已突破93萬臺,且連續14個月位居中國汽車品牌成交均價榜首。

圖片來源:鴻蒙智行
北汽這次在發布會上通過這類高度情緒化的表達,不僅強化了"享界"作為華為與北汽"親生子"的品牌身份,也向市場傳遞出北汽將資源高度集中于這一合作項目的信號。
背后的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在北汽極狐品牌市場表現遲遲未達預期的背景下,北汽在新能源賽道上急需一個能快速上量、能顯著提振市場信心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而華為憑借鴻蒙智行生態的技術背書,已成為目前中國汽車行業中最具號召力的科技IP之一。

更關鍵的是華為一直強調不會造車,而是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這種定位其實也讓傳統車企逐步放下了戒心,可以沒有負擔的與華為開展更加深度的合作。北汽擁有完整的制造體系和供應鏈能力,但在智能化、網聯化方面相對滯后,與華為的合作正好彌補了這一短板。
通過綁定華為,北汽不僅可以獲得技術支援,更可以借助其品牌勢能快速建立用戶信任。而且很重要的是,北汽這次和華為的合作模式還不同以往,二者這次形成了深度綁定的戰略共同體,后續要深化轉型的決心,表露無遺。
享界S9T的使命
北汽和華為更深層次捆綁后,推出的首款車型是享界S9T,使命不言而喻,瞄準的肯定是新的市場突破。
享界S9T定位是中大型旅行車,但其產品定義卻遠遠超越傳統旅行車的范疇。
從配置層面來看,S9T幾乎堆砌了當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中的所有頂尖技術,體現出的是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產品定義能力。
輔助駕駛方面,S9T首發搭載HUAWEI ADS 4,配備192線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等36個高精度傳感器,支持全場景輔助駕駛。按照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公布的信息,ADS 4系統在路況空間模型分辨率方面,相較于業界傳統方案提升了100倍,能夠實現更加精準的環境感知和決策規劃。系統還配備了全維防碰撞功能,不僅有前方碰撞預警,還能針對開門殺等場景進行預警和防護,顯然,這次在安全領域,新系統的考量變得更加全面。
智能座艙方面,S9T搭載鴻蒙4.0系統,支持多屏聯動與跨設備互聯。整車屏幕數量最多可超過10塊,可以創造更加沉浸式的數字體驗,構建更真實的全場景智能氛圍。音響系統方面,S9T也有亮點,新車配備華為悅彰·卓越系列音響,25單元揚聲器可提供2080W的功率,發布會上,官方給出的對比結果顯示,S9T的音頻性能可直接對標百萬級車型邁巴赫的柏林音響系統。

圖片來源:鴻蒙智行
動力性能上,S9T增程版綜合續航可達1305公里,最高純電續航為354公里(Max版電池容量要小一些,純電續航為251km)。純電版統一標配100kWh巨鯨電池組,后驅版綜合續航可達801km,四驅Ultra版續航也有701km。享界S9T全系標配空氣懸架+CDC可變阻尼系統,支持魔毯懸架2.0,可通過華為途靈平臺實現操控與舒適性的平衡。

圖片來源:鴻蒙智行
豪華感的打造上,S9T同樣有看點。全系車型采用NAPPA真皮座椅,副駕零重力座椅也是全系標配,座椅調整角度可達125°。后排座椅支持37°可調靠背,通風加熱、10點按摩等功能,也延展到了后排。此外值得一提的是,S9T在設計中還特別強調"防暈車"體驗,通過前排屏幕的布局創新和智能車身協同控制與扭矩自適應系統,直面新能源車用戶普遍反映的暈車問題。
從產品定位來看,S9T雖然采用旅行車造型,但其本質上是一款融合了SUV通過性、轎車舒適性和旅行車實用性的全場景智能電動車。這種產品定義策略避免了新車與主流SUV和轎車的正面競爭,通過差異化定位開辟了新能源賽道上新的市場空間。
那么問題也來了,新能源旅行車究竟能否成為新藍海呢?
從市場定位上看,享界S9T毫無爭議是一款旅行車,而在中國市場上,旅行車(Wagon)又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小眾細分市場。
傳統燃油時代的奧迪A6 Avant、大眾蔚攬等車型銷量有限;在新能源領域,當前的整體市場很火爆,但新能源旅行車市場則幾乎是空白,此前已經走向市場的產品如蔚來ET5T、騰勢Z9GT等雖有一定聲量,但都還沒有真正的形成規模效應。
從數據上看,中國市場上的旅行車總銷量,可能還占不到整個乘用車市場1%的份額,其中新能源旅行車的份額更是微乎其微。這種市場狀況與歐洲形成鮮明對比,歐洲市場,新能源旅行車可能也不多,但整體的旅行車市場卻是相當成熟,在整體中的占比相當高,個別國家可能有三四成的消費者都會選擇旅行車。
在海外,旅行車頗受歡迎,證明了該類型產品在成熟市場上的潛力,但在當前的國內市場上,享界S9T的出現,某種程度上依舊是在試探一個尚未被充分驗證的市場。但正如上文所言,新車的策略并非單純依賴"旅行車"情懷,而是通過越級的尺寸(5160mm車長、3050mm軸距)、豪華配置和智能科技,打造出的是一臺"擁有旅行車造型,內核卻是全場景豪華"的產品。其目標用戶不僅是旅行車愛好者,更是那些在30萬-40萬元價位區間尋求差異化、科技感與實用性的新能源消費者。這種產品定位策略既降低了市場教育成本,又擴大了潛在用戶群體,確實提高了商業成功的可能性。
官方公布的訂單信息顯示,在上市發布會之前,享界S9T的累計小訂量已經突破4萬臺,在后的1個小時,大定訂單就突破了5000臺,市場反響超越不少業內人士的預期。
極狐守正,享界出奇?
對北汽新能源而言,目前旗下已經擁有極狐(ARCFOX)和享界(STELATO )兩大品牌。
極狐更早推出,主打自研技術與傳統制造底蘊,旗下車型如極狐阿爾法S、阿爾法T等已在市場上銷售多年,雖然在產品品質和技術實力上有一定的積累,但在品牌影響力、營銷能力和渠道建設方面仍存在短板,導致其銷量始終未能真正突破瓶頸。在競爭激烈的國內新能源市場中,雖然已經采用過售價上的讓利策略,但月均銷量只是徘徊在萬輛上下,也只能說是表現平平。
享界作為北汽和華為深度合作的落地品牌,從首款車型S9(轎車)到如今的S9T(旅行車),均全面采用華為提供的輔助駕駛、智能座艙、電驅系統等核心技術支持,曾連續交出過月銷超3000輛的成績,一度成為國內30萬元以上新能源轎車細分市場上的銷冠,已經為享界品牌證明過華為賦能的強勁勢頭,而剛剛上市的S9T,更是展現出了進一步引領品牌實現市場爆發的苗頭。
可以這么說,享界品牌擁有讓人期待的未來前景,這和極狐的市場表現對比鮮明,充分體現了深度合作華為,在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吸引力方面的巨大價值。張建勇在發布會上也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200億元,用于享界品牌的技術研發、制造升級與渠道建設,進一步強化"華為科技+北汽制造"的融合模式。
從資源分配角度看,北汽對享界的投入已經明顯傾斜,反映出的是公司戰略重心的轉移。根據北汽集團的計劃,享界品牌將擁有專屬團隊、專屬研發資源、專屬制造與供應鏈體系、專屬雙質檢體系和專屬渠道網絡,這種全方位的支持體現了北汽對該品牌的高度重視。相比之下,極狐品牌需要做的更多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在定位上與享界形成差異化,避免內部競爭。
這種雙品牌戰略也反映出了傳統車企在智能化轉型中的普遍困境:自主轉型速度慢、效果不確定,與科技公司合作,還要擔心失去主導權。北汽通過極狐和享界不同的品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這種矛盾——極狐代表自主發展路徑,享界代表合作創新路徑。這種雙軌并行的策略,既保證了短期市場競爭力,又為長期發展保留了自主性,是一種較為穩妥的轉型策略。
然而,雙品牌戰略也面臨挑戰。首先是資源分配問題,如何平衡兩個品牌的投入,避免此消彼長;其次是品牌差異化問題,需要讓極狐和享界一直保持清晰的區別,避免內部競爭;最后是協同效應問題,如何實現兩個品牌在研發、制造、供應鏈等方面的資源共享,提高整體效率,也是更合理利用資源的不二之選,而這些問題的處理將直接影響北汽新能源業務未來的整體競爭力。
享界S9T的發布不僅是單一車型的上市,更是華為與北汽合作模式的升級標志。雙方從初期的技術供應關系,逐步發展為"車企+華為科技全生態"的戰略共同體。
北汽和華為的合作模式,展示了一種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合作的新范式,既不是簡單的供應關系,也不是代工模式,而是深度融合的戰略共同體。在這種模式下,華為提供智能技術和品牌賦能,北汽提供制造能力和供應鏈支持,雙方各展所長,形成合力。而且這種合作模式為解決傳統車企智能化轉型難題提供了參考路徑。通過與華為合作,北汽能夠快速獲得領先的智能汽車技術,縮短研發周期,降低試錯成本,加速產品迭代。
華為通過與多家車企的合作,也構建了龐大的智能汽車生態,正在改寫傳統汽車行業的價值鏈和競爭規則。然而,華為的汽車生態其實也會面臨挑戰和爭議。首先是合作模式的可復制性問題,華為如何平衡與多個合作伙伴的關系,避免同質化競爭;其次是主導權問題,在深度合作中,車企也要保持自身特色和主導權,避免淪為代工廠;最后是可持續性問題,當前合作主要依靠華為的技術和品牌賦能,長期來看,車企還需要構建自身的核心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小結: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享界S9T代表了汽車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產品定義從功能導向轉向場景導向,競爭焦點從單項技術轉向系統能力,企業關系從零和競爭轉向生態合作。這種轉變要求車企不僅要有強大的產品和技術能力,還要有深刻的用戶洞察和靈活的協作能力。
當前企業公布的訂單情況,證明了S9T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開局,但最終的市場成功還需要克服諸多挑戰。首先是市場接受度問題,中國消費者對旅行車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其次是競爭壓力,同價位的SUV和轎車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產品力不斷提升,高端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S9T如何持續保持熱度,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未來,如果S9T能夠成功打開新能源旅行車市場,將證明差異化產品定位和與華為深度合作模式的價值,為其他車企提供參考;如果真實的交付成績不及預期,則可能加劇行業對合作模式和細分市場前景的質疑。
最終,享界S9T和北汽-華為合作模式的價值,還是要交給終端市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