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整車熱管理系統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傳統以冷卻與空調為核心的熱管理模式,正在被涵蓋電池、驅動電機、熱泵及整車溫控策略的綜合系統所替代。熱管理不僅影響駕駛舒適性和整車安全性,更直接關系到電池系統的溫控安全、低溫性能表現以及整車能耗表現,是保障續航和提升整車性能的重要環節。在續航優化、高壓平臺應用和整車輕量化的推動下,熱管理產業鏈正在加速向集成化、智能化及高效冷卻方案升級。
在這一背景下,蓋世汽車基于對全國汽車供應鏈的深度梳理,選取多個維度進行分析,試圖還原當前中國熱管理產業的結構特征與發展趨勢。
根據蓋世全球汽車產業大數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5年8月,全國范圍內與熱管理相關的規上企業數量為4573家,涵蓋電動壓縮機、散熱器、冷凝器、熱管理控制器等多個部分及其集成方案提供商。累計注冊資本總額達到2795億元人民幣,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進化到 “規?;偁?rdquo; 階段。
從分布地區看,熱管理企業集聚的頭部省份占據近半壁江山,產業集群效應顯著。數據顯示,浙江、江蘇、廣東、山東、上海位列全國熱管理企業數量前五,合計占比超過50%。浙江和江蘇依托長三角汽車產業帶,受益于上海完整的汽車產業鏈輻射和零部件配套優勢,已集聚了大量熱管理相關企業,逐步形成“研發—生產—配套”的協同生態。廣東則憑借比亞迪等本土車企的帶動以及外資車企的布局,汽車產銷規模不斷擴大,帶動熱管理需求快速增長,企業加速聚集。
浙江熱管理產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企業數量達884家。杭州蕭山汽車產業集聚區專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熱管理模塊研發與生產,形成研發與制造協同發展格局;龍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兼顧空調系統和熱管理組件建設,2023年8月,吉利集團與龍泉市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吉利龍泉夏芝熱管理系統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相關項目落地。根據龍泉市政府數據,截至2025年7月,行業總已突破100億元,形成完整的研發—生產—配套產業生態,并建成浙江首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浙江龍泉汽車空調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江蘇以778家企業緊隨其后,形成涵蓋多環節的完整產業鏈。無錫惠山經濟開發區依托國家傳感園、經開智造園等平臺,打造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及相關零部件集聚區,涵蓋壓縮機等核心環節,為區域產業鏈提供研發、生產和配套的一體化支撐。此外,2025年5月,中國國際熱管理材料與設備展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匯聚國內外熱管理材料、設備及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先企業。
廣東則有437家,位列第三,依托珠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熱泵系統、電子控制與零部件配套快速發展。山東以379家位列第四,青島、濰坊在傳統汽車零部件基礎上,加速向新能源熱管理系統拓展。上海有314家,主要集中在臨港、嘉定等區域,聚焦于新能源整車熱管理方案與集成化系統研發。
從企業性質來看,民營資本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占比高達81.02%,反映出該領域市場化程度高、競爭充分的特點。外資和合資企業合計占比約8%,表明存在一定的國際化參與度,但本土企業仍為主力。國營企業占比僅1.03%,顯示出該領域以市場為導向的特性。頭部供應商如三花智控、銀輪股份等均為民營企業,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從企業成立年限來看,行業成熟度較高,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占比達65.41%,市場格局相對穩定。其中,成立超過15年的企業占47.02%,顯示傳統熱管理領域存在大量長期參與者,如三花智控、銀輪股份、奧特佳、騰龍股份、德昌電機等成立均超20年,圣龍股份成立超過15年,技術沉淀深厚。同時,10-15年的企業占比18.39%,如海力達;5-10年的企業占比21.67%,如安徽威靈、盾安汽車熱管理;1-5年的占12.44%,如捷溫投資,表明仍有新進入者持續加入,行業處于穩步發展階段。
熱管理供應鏈細分領域呈現顯著的不均衡分布特征。
電動壓縮機是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的“心臟”,也是熱管理系統重要的執行單元。這一領域的企業數量多達584家,占比12.77%,是企業數量較多的細分領域。從2025年一季度電動壓縮機產業配套來看,排在前3的弗迪科技、奧特佳和華域三電占據了58.4%的份額,CR10達到92.8%,產業集中度非常高。
圖源:
PTC是一種通過電加熱為新能源汽車空調與電池系統高效制熱的核心元件。這一領域,僅有171家企業,占比3.74%。從技術優勢與短板來看,這一方案憑借成本與穩定性短期不可替代,但具有能效短板。而熱泵系統因其能效較高,成為提升新能源汽車低溫續航里程的理想解決方案。
今年4月發布的《推動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推動熱泵技術用于智能熱管理,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利用效率,提升汽車續航能力。目前,特斯拉、比亞迪、智己、阿維塔等車企的中高端純電車型均已采用熱泵方案。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熱泵空調在純電動乘用車滲透率在35%左右,今年有望達到50%左右。
短期來看,PTC仍是主流,尤其在低成本車型和極寒地區。中期將是PTC+熱泵混合方案過渡,來平衡成本與能效。長期將是熱泵占據主流方案,而PTC將在特定領域繼續存在。
另外,CO2熱泵空調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領域的“下一代革命性技術”,包括三花、安徽威靈、美芝等零部件企業和奔馳、大眾、東風集團等主機廠,都在開展CO2熱泵空調相關研究和布局,目前,國內CO2熱泵空調產業鏈已基本形成。
電子水泵是精確控制冷卻液循環,以實現電池、電機及電控系統智能高效冷卻與加熱的重要執行部件,具備低噪音、低能耗、壽命長、體積小等特點,已成主流方案。這一領域的企業約145家,占比3.17%。
整體來說,汽車熱管理供應鏈呈現"民營主導、傳統領域集中、新興領域潛力大"的特點。民營資本占比近90%,市場化程度高,競爭充分;行業成熟度高,成立10年以上企業占比超65%;細分領域分布不均衡,傳統部件領域企業數量龐大,市場集中度極高。
基于以上分析,對于熱管理領域的從業者提出以下建議:
對行業參與者(企業)而言,傳統領域企業需直面激烈市場競爭,通過自動化改造降本增效,或向系統集成方向延伸以提供子模塊解決方案,防止陷入低端價格戰;新興領域企業則必須堅持高強度研發投入,構筑核心技術專利壁壘,積極與頭部主機廠或Tier-1開展聯合研發和定點合作以綁定未來車型項目,同時關注技術融合趨勢,如CTC技術對水冷板設計帶來的新挑戰與機遇。
對投資者來說,應重點關注在高壁壘新興領域(如集成模塊、電子膨脹閥)已建立起技術和客戶優勢的頭部龍頭企業,它們護城河深,有望享受行業高增長紅利;還可挖掘在細分賽道(如PTC材料、特種管路、導熱材料)中有獨特技術訣竅的“隱形冠軍”或“小巨人”企業。投資決策需緊密跟蹤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演變、主機廠的供應鏈戰略以及全球主要市場的政策動向。
本文洞察基于“蓋世全球汽車產業大數據系統”的實時分析與持續追蹤,我們致力于為行業提供前沿洞察。若您對此有更多洞見或需補充數據,歡迎聯系我們。
蓋世全球汽車產業大數據系統覆蓋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匯集超過10,000款車型的銷量數據,提供7,500多款車型的電氣化、ADAS和智能座艙配置及供應商市場份額信息,方便用戶進行多維度對比分析。系統還收錄了全球100+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資料,包括營收情況、戰略布局、產品信息、客戶關系、工廠分布、財報數據和專利信息等深度內容,涵蓋超過25萬家國內外汽車配套供應商,為行業從業者和研究者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支持和洞察。